

闫学敏,男,63岁,文盲,安徽省蒙城县辛集人,现在蚌埠市解放路大桥下淮河边理发,14岁开始学理发,干了近50年乡村街头流动理发,一付担子,一头水瓶一头凳子,凳子也是箱子,工具全部放在里面,担子是自己制作的,一家六口人都靠他一人理发维持生活。拍摄时间2018年12月24日,拍摄地点蚌埠市解放路大桥下。
在皖北农村有一群乡村理发师,他们身挑理发工具走村串户凭借着理发手艺为乡村百姓服务。这些刻在我生活记忆中的乡村流动理发师,始终让我难以忘怀。他们理发的传统技艺,有很多是家传的手艺,也有自学成才的技能。

王树琴,女,62岁,文盲,没有手机,居住安徽省怀远县荆山西苑,现在怀远县山西路与健康路交叉口有个小摊,一个小推车,一个箱子。以理发养家糊口,干了30多年,理发技术很好,一天能挣60元左右,拍摄地点怀远县山西路与健康路交叉口,拍摄时间2019年3月13日。
乡村理发师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理发师,从十几岁开始学艺到现在,多在60岁至80岁之间,干了几十年,走街串巷于乡村和集市成为了他们的家常便饭。

戴府凤,男,87岁,文盲,老家安徽泗县草沟镇王楼村,现 在怀远县淮河一桥附近理发,17岁跟学理发,干了70多年乡村流动理发,性格开朗,能说会唱。主要交通工具电动二轮车,拍摄时间2019年3月13日,拍摄地点怀远县淮河一桥附近。
手艺精、价格低、服务态度好,也能够满足各年龄层次农民朋友的理发需求。他们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、三轮车、或一个扁担或一副挑子,行走在田间地头和乡村集市,他们不仅靠手艺养家度日,还能给广大农民朋友带来诸多便利。他们的付出于家于社会都是功臣,让我由衷的敬佩并要发自内心去赞美的他们。

温国洋,男,56岁,小学文化,安徽省怀远县白莲坡镇柳塘村人,小学文化,19岁学手艺到现在,一直在附近的乡村集市理发,有时也去较远的乡村庙会集市,交通工具三轮车。拍摄时间2019年3月13日,拍摄地点怀远县白莲坡镇集市。

路家喜,男,56岁,小学文化,居住安徽省怀远县古城镇大新庄,交通工具电动三轮车,乡村理发20 多年,家里有地10多亩,农忙干农活,农闲走街串巷去理发,多挣几个钱补贴家用,交通工具电动三轮车,拍摄地点怀远县土楼村徐郢集市,拍摄时间2019年1月23日。
他们默默无闻的工作,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劳。饱经风霜风里雨里的奔走在田间地头和乡村集市,没有固定的理发场所,经常要与老天爷抗争。他们甘愿奉献,安于本职。随着时代的变迁,年轮的转换,我担心这些上了年纪乡村流动理发师会逐渐消失。

张开润,男,71岁,小学文化,安徽省怀远县水海村张庄人,交通工具三轮车,1962年开始学习理发,走乡走集市走庙会,家里有地,农忙干农活,理发收入是主要生活来源。拍摄时间2019年3月29日,拍摄地点怀远县古城镇集市。

刘殿强,男,72岁,小学文化,安徽省怀远县南桥乡红光村人。电动三轮车是主要交通工具,在附近乡村集市流动理发,家里五个孩子都结婚成家了,靠理发手艺养活一家人,还有7亩地,孩子帮种。拍摄时间2019年5月2日,拍摄地点怀远县河溜镇集市。
为此,我要用手中的相机把他们逐个记录下来,去赞扬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,给后代留下历史读本,留下乡村流动理发师的印迹,并确立他们应有的社会价值和地位。


我站在一个更高、更理性的角度来进行摄影创作。

芮福安,男,70岁,小学文化,居住五河县西城美术小区,15岁学理发一直没有店面,街头摊位,流动理发,下雨就靠房沿下站,生意就少,天气好就能多干点钱,一天能挣60~70元钱。个子高理发要弯腰,长期以来腰不好。拍摄地点五河县淮河路步行街口,拍摄时间2019年6月24日。
决定用专题组照的创作方法,来呈现被摄者,我象一个导演一样,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,采用摄影的类型学方式,利用环境塑造人像的拍摄方法,拍摄了上百个乡村流动理发师。

闫学礼,男,50岁,小学文化,12岁学艺,现居住安徽省蚌埠市治淮新村,老家在安徽省蒙城县辛集镇李庙村,兄弟三人都离开家乡,来到蚌埠理发,没有店面,只有在街头巷道摆摊设点。主要交通工具是人力板车,老伴没有工作,生有二个孩子,全凭他一人理发养家糊口。拍摄地点蚌埠市治淮新村南门西侧,拍摄时间2019年6月30日。

孙德林,男,68岁,小学文化,现居住在五河县胡集陈胡村朱集自然村,17岁学习理发,祖传手艺,干过8年理发后,又去修自行车、板车8年,而后开车到59岁,再重操旧业至今。老伴过世,留下二男一女,现已成家立业。身体一般,看病进农合。主要交通工具是电动三轮车,拍摄地点五河县双墩庙胡集市场,拍摄时间2019年7月1日。
我选择仰拍的角度、根据不同天气带着各种灯具,对光线的应用极为重视,利用不同的光线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。通过严格的造型组织构图,拍摄观念和情感才能具体表达出来,从而更好的把一张张再普通不过的肖像进行定格,呈现给观众的乡村流动理发师他们在挑战平庸,与命运抗争,他们穷尽一生,却努力的活着,热爱故土,不离不弃。

李帮龙,男, 57岁,初中文化,家住五河县武桥镇老张村后李组。15岁学习手艺,家有8亩地,一边种地一边理发。老伴早先到外地打工,不想回家,离婚多年。生有二个女儿,已抚养成人,现在生活无忧。主要交通工具是电动三轮车,拍摄地点五河县武桥镇集市,拍摄时间2019年7月1日。

邹光新,男,72岁,小学文化,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刘集镇倪桥村人。18岁学习理发,干50多年乡村理发师,有10亩多地,农忙种地,农闲理发,走乡村入农户,到集市庙会。交通工具为电动三轮车。拍摄地点固镇县刘集街集市,拍摄时间2019年7月17日。
我用我个人的情感和摄影手法赋予他们英雄地位,通过这些影像拍摄,我赞美英雄的同时,也反醒自己,凝视自己今后的摄影之路,和人生理念。

张玉山,男,74岁,初中文化,安徽省固镇县城关镇张桥村人。电动三轮车是主要交通工具,老伴去世17年,4个孩子,2男2女,生活艰难,13岁学手艺,干理发一辈子了。最近又找新老伴,互相照顾。拍摄时间2019年5月18日,拍摄地点固镇县城关镇西公园附近。

赵东胜,男,70岁,小学文化,怀远县古城村四队人,交通工具电动三轮车,一辈子在乡村流动理发,耳朵有点聋,有残疾证,还有补助,过年过节政府有慰问品。拍摄时间2019年3月29日,拍摄地点怀远县古城镇三岔路集市。
艺术来源于生活,摄影服务于百姓。我的家乡滋养了我,同样也给了我创作的源泉。乡村流动理发师的拍摄对象,主要区域是生我养我的淮河两岸,和皖北地区乡村集市。

孙敦云,男,62岁,小学文化,怀远县古城镇草寺村人,交通工具人力三轮车,干乡村流动理发46年多了,前几年还在北京郊区干过,后来身体不好就回家了,边看病边干活,在周边乡村集市流动理发。拍摄时间2019年3月23日,拍摄地点怀远县古城镇草寺村。

陈在源,男,82岁,小学文化,安徽省怀远县白莲坡镇陈巷村人,13岁时跟父亲学手艺,干了一辈子理发,现在身体还很好,现在每天能自己开电动三轮车流动理发,奔走在乡村地头,拍摄时间2019年3月13日,拍摄地点怀远县白莲坡镇。
我用近一年时间,行程近二万公里,通过乐此不疲的关注和寻找他们的工作历程,不仅拍摄每一位理发师肖像,还记录每一位理发师的个人信息资料,有拍摄地点、家庭住所、文化程度、生平简介、手机号码等情况,并且不定期的回访他们,送去照片和一些生活用品及孩子们的学习用品,与他们有了不解之缘,成为了回忆过去向往未来的好朋友。

郭泽宽,男,86岁,文盲,安徽省五河县安子口镇郭庙村人,干一辈子乡村理发,手艺好,价格低乡里乡亲都喜欢,理发一位5元,老伴健在,生活挺满意。拍摄时间2019年5月28日,拍摄地点五河县郭庙村姚陈庄。

黄保友,男,77岁,小学文化,怀远县古城镇西铁郢村人,16岁学理发,干了60多年乡村流动理发师,主要在怀远县周边乡村集市干活,交通工具电动三轮车,如果生意好,一天能挣60元左右。拍摄时间2019年3月13日,拍摄地点怀远县怀塘路口。
记录当下为历史留存,通过拍摄乡村理发师深刻感受到,摄影创作不必东奔西走,养育我们的家乡才是创作的源泉。
